股票配资杠杆比例
说到人口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在我国开始忧虑少子化、老龄化的时候,邻国巴基斯坦,还在为控制人口增速而惆怅。
根据巴基斯坦第六次人口普查,巴基斯坦人口2.077亿,全球排名第6,而人口增速则是世界第一,甚至超过隔壁的印度。
而这个数字,可是在巴基斯坦计划生育70年后实现的数字。
为啥控制生育70年,人口反倒逆袭翻了近3倍?从50年代印巴分治后的8000万,涨到如今的2亿多。巴基斯坦人口又面临哪些困境呢?
今天,我们拨开历史迷雾,来探究巴基斯坦人口演变背后的文化谜团,也以邻为鉴,以资当下。
巴铁所面临的人口困境,概括地说:人口增长居高不下、人口素质难以提升、人口结构经济失衡。
第一、人口增长居高不下
对于陷入人口停滞的日本来说,巴基斯坦的人口增长可以说羡慕不已。直观地说,巴铁每3个月增加100万人口。
哪怕是独立之后,人口增长率最低的1998年,人口增长率还有2.6%,在世界范围内,仍是高的。根据统计,平均每个巴基斯坦已婚妇女有5.4个小孩。
第二、 人口素质难以提升
人口素质的首要指标便是识字率。文盲遍地的国家,怎么期待国民素质高?
巴基斯坦的识字率有多高呢?2000年的统计,识字率约45%,超过半数是文盲。
这个比例放到女性中更低——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盛行,巴基斯坦女性的识字率只有24%。
第三、 人口结构经济失衡。
巴基斯坦跟着印度过了数百年,难免沾染上印度的一些文化病,比如,阶层文化。
巴基斯坦的人口结构中,经济失衡严重。29%的巴基斯坦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至少4100万人缺衣少食。
权贵阶层掌握着绝大部分经济资源,而这些权贵们,多与西方国家(主要是英国)牵连甚深。
人口是把双刃剑。
能执剑的国家,能把人口变成红利,比如中国。但不能执剑的国家,能把人口变成炸弹,比如印度。
没有经过思想革命的巴基斯坦,显然也不具备执剑的能力。但巴基斯坦比印度聪明得多,早在上世纪50年代,巴基斯坦便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。
88万平方公里,养活近1亿人,当时的政府已经觉得吃力了。
然而,巴基斯坦的封建思想比政府想象得顽固得多。节育、避孕的政策,基本出不了伊斯兰堡,首都外的部落压根儿就不理睬生育控制政策。
70年代,这一政策已名存实亡,巴基斯坦政府也只能向现实妥协。但到了90年代,人口已经奔向2亿了,巴基斯坦开始铁腕推行生育控制,当时的总理“铁玫瑰”贝布托也强力打压反对的宗教团体。
1994年巴基斯坦政府签署了当年举行的国际人口和发展大会的行动计划,宣誓要以新的眼光看待人口,明确要普及全面、安全有效的节育措施和计生服务机构。
客观地说,当时的巴基斯坦是雄心勃勃要控制生育的,并且下了狠功夫——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,加大对计划生育的拨款,1994年该项拨款为4千万美元,1998年,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亿美元。
然而,贝布托还是错判了生育控制的根本——
根本不在于政策,而在于思想。
生育观念不迭代,生育控制是无法落地的。
依赖行政权力的强制控制,在与生育观念背道而驰时,势必引起巨大的民意反噬。
巴基斯坦是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,而伊斯兰教主张多子多福,甚至把生育作为对真主的奉献。
同样是伊斯兰文化圈的伊朗,在推行计划生育时,便通过最高领袖霍梅尼,对教义进行重新诠释,解除信众因少生育而带来的负罪感。
但里子里是英国人的贝布托,显然忽视了伊斯兰文化的强大生命力。尽管政府拨下了巨资控制生育,但政策并未在基层落地,倒是控制生育的款项,被层层贪污殆尽。
而贝布托也激怒了保守的宗教势力。
2007年12月27日,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邻近一场竞选集会上,贝布托遭遇自杀式袭击身亡。在国际社会的解读中,她的遇袭,与其生育政策有相当程度的关系。
巴基斯坦的人口控制,也伴随着贝布托的离世,步入了鸡肋状态——看似有,实则无。
如今,88万平方公里,生活着2亿巴铁。对我们来说股票配资杠杆比例,铁子当然越多越好,但对巴铁来说,巴铁,可太多了。